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7月, 2021的文章

時代的重彩 v.s. 背景的懸置——《女朋友。男朋友》、《七月與安生》的時代背景差異

圖片
  片名:女朋友。男朋友 年分:2012 導演:楊雅喆 2012年的 《女朋友。男朋友》 ,以及2016年的 《七月與安生》 是兩部可以好好對照著看的華語電影:他們都是關於三角戀的故事(只是前者是兩男一女,後者是兩女一男)、他們都有關於青春與成長的議題、他們最終的結局都有人死去。當然,最直接的不同是,一部是台灣的電影,一部是中國的電影(嚴格來說,應該是中、港合作的電影);這個差異不僅僅是用語、故事的不同而已,還牽涉到兩者對於時代背景的處理。 片名:七月與安生 年分:2016 導演:曾國祥 楊雅喆從來不隱瞞自己對政治的關懷與立場, 他曾經在2017年第五十四屆金馬頒獎典禮2017年金馬獎頒獎典禮上聲援勞團,並高舉「沒有人是局外人」標語毛巾 。楊雅喆的創作基本上脫離不了社會運動的反抗基因,也就是說楊雅喆的創作絕對離不開政治,甚至還會刻意描繪台灣政治。回到《女朋友。男朋友》,雖然主軸是三角關係中的酸甜苦辣,但故事中時不時參雜各種社會議題:同志議題、民主抗爭、女校服裝問題等等,而且這不只是背景,電影裡的主角都是主動的參與者,就連他們的小孩(配角)也是挺身對抗權威,爭取女校短褲的人。這具有相當的積極意義,因為很多悲劇或是悲情電影,例如《霸王別姬》,基本上他們只是活在時代中,他們沒有選擇,他們只能苟活,甚至被時代巨輪碾壓。(1) 《七月與安生》對於時代背景的描述少到可憐,少到他們的所有背景稍微置換都不會影響到故事的進行,他們只需要一個鄉村跟幾個大都市。其中唯一與時代或是時間變化最有關聯的,就是童年他們的軍事操演,以及從明信片到手機再到網路通訊。也就是說,《七月與安生》幾乎可以算是懸置起來的愛情、友情(或許還有點百合味道的)故事,他除了世界與中國、鄉村與城市的空間變化外,他只有一段架空的時間。我不清楚曾國祥對這部作品有沒有什麼意圖,我們也不清楚編劇群(林詠琛、李媛、許伊萌、吳楠)是否為了符合原著而如此安排,或者為了中國市場才刻意降低電影中任何社會敏感成分;但我們可以知道背景的懸置絕對不是偶然。 類似的故事,一個是筆筆濃厚的時代政治,一個是忽略時代的背景空白,這並不是單純導演、編劇的偏好問題,更折射了兩岸電影創作(或是更大的文藝創作)環境與結構問題。 在台灣,電影創作者處在自由卻分裂的社會,他們有太多話要說,有太多立場要表白,有太多憤怒想要傳達,到最後意圖主導電影,政治味道濃厚已經

吳乃德與他的敵我民族書寫──《臺灣最好的時刻》

圖片
書名:臺灣最好的時刻1977-1987:民族記憶美麗島 作者:吳乃德 出版社:春山出版 出版年:2020 吳乃德應該算是學術界備受推崇的學者(1),但是他被推崇的原因並非源於他的學術創見,而是來自他台灣民族關懷視角下的研究。大家若去看一下他的 中研院社會所的論文研究列表 (2)、 部落格 ,或是去看看他的退休演講(原本是由人社中心陳嘉銘紀錄,但是好像被鎖起來或是被刪掉了;總而言之,他對年輕人不當兵這件事感到憂心忡忡,認為這是台灣民族滅亡的徵兆),就可以明顯感受到我的判斷並沒有過於偏頗。 吳乃德退休後,進入出版界,希望能繼續為台灣民族奮鬥、努力,因此他利用人文社群與春山出版社的合作模式,開始挑選特定的著作,翻譯並出版(例如: 《時代的驚奇》 );吳乃德自己寫的《臺灣最好的時刻》算是第二本相關著作。 《臺灣最好的時刻》本身我認為有兩個目的:第一,為民族書寫,他想要為美麗島寫一本平易近人的書,讓台灣民主化的故事得以繼續流傳;第二,為民族爭論,他想要對抗「蔣經國是民主推動者」的觀點。同時,他也為自己設下一個書寫目標:「 書寫歷史記憶確實不是在寫歷史。可是書寫歷史記憶的人仍然須要牢記這些提醒(歷史學者的任務... 在於摧毀神話),如果他們不希望其書寫成為幼稚的神話,不希望書寫的人物成為沒有生命的偶像。 」(p. 12-13)用白話文說,就是希望不要單一化歷史人物,要看見他們的「多面性」,要看到他們的「人性」。 單從文筆與論述來看,吳乃德的確用非學術的白話語言,講述了十分動人的台灣民族故事(3)。更可貴的是,他同時融合了其自身的社會科學知識,讓整體論述相較其他歷史論述更具說服力。其中,他更是企圖用「故事」彌補社會科學過於強調結構因素的弊病,他認為結構因素、背景條件儘管重要,但這些只是建材,要能夠建構民主,人必須動手完成。民主是抗爭而來。這是他的成功之處。 不過,他自己設下的標準(歷史的多面性),並沒有達成,他對於獨裁者(統治者)、民主抗爭者,是用完全不同的邏輯書寫。不用說,在書中,民主抗爭方都勇敢、堅毅,因而感染所有民眾;獨裁者、統治者都愚蠢至極,好笑又缺乏邏輯。這個判斷幾乎沒有例外。而他會一個一個的人物與故事,加強民主抗爭者於民主化的重要性(或能動性),既生動又賺人熱淚。但對獨裁者、統治者,他的書寫策略完全不同,他會鋪排一堆國內國外的結構因素、背景條件,得出最後的結論:蔣經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