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乃德與他的敵我民族書寫──《臺灣最好的時刻》

書名:臺灣最好的時刻1977-1987:民族記憶美麗島
作者:吳乃德
出版社:春山出版
出版年:2020

吳乃德應該算是學術界備受推崇的學者(1),但是他被推崇的原因並非源於他的學術創見,而是來自他台灣民族關懷視角下的研究。大家若去看一下他的中研院社會所的論文研究列表(2)、部落格,或是去看看他的退休演講(原本是由人社中心陳嘉銘紀錄,但是好像被鎖起來或是被刪掉了;總而言之,他對年輕人不當兵這件事感到憂心忡忡,認為這是台灣民族滅亡的徵兆),就可以明顯感受到我的判斷並沒有過於偏頗。

吳乃德退休後,進入出版界,希望能繼續為台灣民族奮鬥、努力,因此他利用人文社群與春山出版社的合作模式,開始挑選特定的著作,翻譯並出版(例如:《時代的驚奇》);吳乃德自己寫的《臺灣最好的時刻》算是第二本相關著作。

《臺灣最好的時刻》本身我認為有兩個目的:第一,為民族書寫,他想要為美麗島寫一本平易近人的書,讓台灣民主化的故事得以繼續流傳;第二,為民族爭論,他想要對抗「蔣經國是民主推動者」的觀點。同時,他也為自己設下一個書寫目標:「書寫歷史記憶確實不是在寫歷史。可是書寫歷史記憶的人仍然須要牢記這些提醒(歷史學者的任務... 在於摧毀神話),如果他們不希望其書寫成為幼稚的神話,不希望書寫的人物成為沒有生命的偶像。」(p. 12-13)用白話文說,就是希望不要單一化歷史人物,要看見他們的「多面性」,要看到他們的「人性」。

單從文筆與論述來看,吳乃德的確用非學術的白話語言,講述了十分動人的台灣民族故事(3)。更可貴的是,他同時融合了其自身的社會科學知識,讓整體論述相較其他歷史論述更具說服力。其中,他更是企圖用「故事」彌補社會科學過於強調結構因素的弊病,他認為結構因素、背景條件儘管重要,但這些只是建材,要能夠建構民主,人必須動手完成。民主是抗爭而來。這是他的成功之處。

不過,他自己設下的標準(歷史的多面性),並沒有達成,他對於獨裁者(統治者)、民主抗爭者,是用完全不同的邏輯書寫。不用說,在書中,民主抗爭方都勇敢、堅毅,因而感染所有民眾;獨裁者、統治者都愚蠢至極,好笑又缺乏邏輯。這個判斷幾乎沒有例外。而他會一個一個的人物與故事,加強民主抗爭者於民主化的重要性(或能動性),既生動又賺人熱淚。但對獨裁者、統治者,他的書寫策略完全不同,他會鋪排一堆國內國外的結構因素、背景條件,得出最後的結論:蔣經國是不得不開放民主。作者對蔣經國的最大恭維就是:「不是一個昏庸的統治者,而且非常精明」(p. 266)。這種論調,是將蔣經國視為沒有什麼好說的理性行為者,因此他推動民主的作為也不怎麼樣,就是計算的結果。

這對民族主義者來說,並不是個問題,但是我們不得不警覺吳乃德隱含在書中的「雙重標準」。這是刻意為之。當然,或許可以為他辯護,他只是想要扭轉這種「獨尊蔣經國」的論調,想要揭露那些阻撓民主化同時又拜蔣經國為民主推動者的矛盾,但他的努力可能也會因為他的雙標而被削弱。

另外,他其中提到一個重要的歷史問題,也就是美麗島當時的政治高壓,使得當時的史料(日記、書信等等)極為稀少(p. 201),只能靠事後的回憶錄跟訪問彌補,但是民眾如何被情感動員,幾乎無法再探知(4)。但「事後」已經民主化,「事後」早就過去,他們可能篩選自己的記憶,也可能因為塑造高尚的自己,而誇張化自己的勇敢與受難。這個問題吳乃德並沒有試圖解決這個問題,或許他是經歷此波民主化的人,有比我們更敏銳的直覺或是經驗可供篩選吧!

當然,吳乃德自己深知他不是歷史學家,他要紀錄、創造民族記憶,如果僅就此點,他無疑是個成功的書寫者。但同時,我們別忘了他還是個學者,也別忘了他在書中使用的社會人文知識,更不能忘記他在書前我自己設下的標準;僅僅如此,我們都應該對他有更高的要求,而不是自溺於民族情緒中忘了批判。

* * *

(1)吳乃德的介紹可以參考菜市場政治學的粉專貼文:【未出版但影響深遠的博士論文】

(2)吳乃德本書的內容,部分來自先前刊登的期刊論文,例如:〈反動論述和社會科學:台灣威權時期的反民主論〉(《台灣史研究》,2001,第8卷,頁125-161)與〈社會分歧和政黨競爭:解釋國民黨為何繼續執政?〉(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》,1995,第78卷,頁101-130)

(3)其他書評就可以窺見其成功之處,可以參考:〈《台灣最好的時刻》書評:摶成民族的記憶之書,粉碎「政治文化論」的啟蒙讀物〉。但不可諱言,也因為多數人都採取此論調,我才書寫這篇書評,分析吳乃德的書寫邏輯、意圖、矛盾。

(4)吳乃德最大的問題是他的「民眾」或許根本是當時的少數,但是他的語句脈絡卻會讓人覺得全部民眾都參與、同情黨外運動。會如此質疑很合理:如果當時媒體都由黨國掌握,民眾都受黨國教育洗腦,我們何以期待多數民眾都同情、參與黨外,而不會以內亂者、叛國者視之呢?尤其,後來民主化後,民進黨初期也很難在全國性選舉中獲得過半選票,這也間接證明民進黨(或是黨外勢力)並沒有獲得多數民眾支持。多數人可能對此無感,或是根本反對之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《人慈》——高配版的《秘密》

時代的重彩 v.s. 背景的懸置——《女朋友。男朋友》、《七月與安生》的時代背景差異